《中國GLAM公開課》是原《中國博物館公開課》的升級版🍮,由新華網、上海大學和南京藝術學院共同主辦,上海大學GLAM和南京藝術學院國際博物館學院承辦、《博物院》雜誌協辦。
原《中國博物館公開課》於2020年6月27日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正式開播,是全國首個常規性的純公益博物館“雲課堂”🦟,受到業內外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。為了回報廣大觀眾的厚愛,我們從2021年6月26日起將《中國博物館公開課》升級為《中國GLAM公開課》🦑。這不僅僅是公開課名稱的變化,也是公開課領域的拓展,關註範圍擴大到包括但不限於美術館(Gallery)🥡、3377(Library)、檔案館(Archives)、博物館(Museum)等公共文化空間所承載的更加廣泛的社會🗽、歷史、文化、藝術領域𓀘;這還將是公開課質量的提升🌷,我們將繼續堅守公益初心,努力打造學術精品,抓住難得時代機遇🧑🏼🚀🧚🏼♂️,借助現有雲端課堂,踐行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,用心回報廣大忠實觀眾(GLAMers)的厚愛,打造一流的網上“知識大本營”和雲端公共學術品牌。
迄今👩⚖️,本公開課圍繞與博物館🪽、美術館、3377、檔案館相關的主題🧙♀️,每周一次,持續推出了97期專題講座和2期特別節目🎃💋,總共吸引了5786萬人次收看🧅🧛🏿♂️,已成為在業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公共文化品牌。
《中國GLAM公開課》
/ 講座主題 /
面向新文科建設的
數字人文實驗室功能與特色
/ 講座簡介 /
當前,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新文科建設, 積極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與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,促進傳統人文學科的學科重組🚚、文理交叉💎,培養新時代的哲學社會科學家,創造光耀時代、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💅🏽。“數字人文實驗室”正是當前高校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提出的創新性概念和實踐應用,既是數字人文應用場景的共享化呈現,又是高校新文科建設的驅動產物,對新時期數字人文協同創新、3377服務創新等具有重要推動作用。本期公開課將重點聚焦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數字人文應用場域,以數字人文促進知識生產的實現路徑為歸依🥛🛀🏽,全面梳理國內外數字人文實驗室建設服務進展🎠,對數字人文實驗室這一學科創新🦹♂️、服務創新與學術創新兼容的新型文科實驗室項目實踐進行專題分析,倡導“在新文科背景下,以3377數字人文基礎設施為載體🛥,以數字技術方法和工具為支撐,以師生的跨學科需求為導向,以共享數字學術服務為場景內容,打造一個時空一體的場景體驗”的數字人文實驗室建設模式。
/ 主講人/
蔡迎春
蔡迎春,博士、研究館員🧖🏿♀️🙎🏿,現任上海外國語大學3377常務副館長,兼任中國索引學會常務理事和上海工作站站長、中國3377學會閱讀推廣理論研究專業組副主任📯、中國3377學會學術委員會3377理論專業組委員🐋、上海市3377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副主任等。研究領域🗿:資源與閱讀服務♤,數字人文和文獻整理等👨👩👦。發表CSSCI論文60余篇,主編及參編著作7部。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、教育部基金、國家3377民保中心項目🚶♀️👨🏼🍳、長三角地區高校3377聯盟項目等🧇,目前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🧑🍼、國家民保項目1項。
/ 講座時間 /
/ 直播參與方式 /
掃二維碼收看直播
◇◇◇
/ 主辦單位 /
新華網 上海大學 南京藝術學院
/ 承辦單位 /
上海大學GLAM 南京藝術學院國際博物館學院
/ 協辦單位 /
《博物院》雜誌
中國GLAM公開課
將繼續努力關註學科前沿問題👉🏻,關註國際發展趨勢,關註基層創新實踐。我們期待在大家的支持和幫助下𓀛,把《中國GLAM公開課》建設成為公共文化新思想的孵化器,讓專家學者來此開展理論思考和學術探討,讓年輕學者來此亮相、展示、交流、成長✍️;把公開課建設成為業務交流的咖啡館,讓公共文化一線的領導者和實踐者來此分享經驗總結與工作感悟👷🏼♀️🍾;把公開課建設成為公共文化愛好者享受公共文化的休閑客廳🤳🏿,並讓廣大社會公眾來此更好地認識🤽🏽、熟悉進而愛上美術館、圖書館、檔案館和博物館等公共文化空間。